如果用三個字形容阿里巴巴最近的動作,那便是“買買買”,上周五,阿里巴巴集團剛剛宣布,已經向優酷土豆公司董事會發出了非約束性要約,擬按照每ADS(美國存托憑證)26.60美元計算,全面收購優酷土豆公司剩余全部股份,預計總金額將超過45億美元。
阿里全資收購優酷土豆的消息剛一出,便有人在朋友圈調侃——“老板,有人在微博上吐槽我們!瘪R云:“買!”“老板,有人在虎嗅上說我們壞話。”馬云:“買!”“老板,最近土豆降價了!瘪R云:“買買買!”——“老板,是菜市場土豆降價了……”
不到一周的時間,這調侃中的第一句話便有了新進展,美國投資財經網站SeekingAlpha日前預測,阿里巴巴有可能在半年之內,以和優土同樣的模式,收購新浪微博剩余的股份,將其轉為一家全資子公司。
不僅如此,該網站還預測,阿里巴巴甚至有可能同時并購新浪微博及其母公司新浪。
收購續集:新浪微博與優酷土豆相似度高
1.阿里巴巴都曾入股過兩家公司。
此前,2013年4月,阿里巴巴宣布,以5.86億美元買入新浪微博公司18%的股份,成為新浪的第二大股東,新浪微博估值為 33.6 億美元。此外,新浪還授予了阿里巴巴一項期權,允許阿里巴巴在未來按事先約定的定價方式,將其在微博公司的全稀釋攤薄后的股份比例提高至 30%。
同時,阿里巴巴也曾在2014年5月12億美元入股優酷。
2.兩家公司所屬領域都是阿里巴巴不擅長的。
阿里巴巴集團是以電子商務起家的,但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,業務也逐漸擴展到本地生活服務、移動支付、影業、云計算等領域。
與百度騰訊不同,在收購優酷土豆之前,阿里巴巴集團在在線視頻行業并沒有任何建樹,完成此次收購之后,不僅彌補了阿里巴巴在此領域的空白,同時也更方便阿里巴巴在在線視頻領域與百度騰訊展開競爭。
而社交領域更是阿里巴巴的一個心結,多次涉水但均未成功,都不如直接收購微博來的快。
3.兩家公司的業務模式都已經比較成熟。
微博是2007年5月進入中國的,從野蠻成長期,新浪微博、騰訊微博、搜狐微博、網易微博等眾多微博品牌百家爭鳴,走到今天,經歷8年的洗禮,微博市場格局已經基本定型,用戶群體向新浪微博集中,無論是總訪問次數、總頁面瀏覽量,還是總訪問時長等指標,新浪微博的市場份額都已占到80%左右。此外,在商業模式上新浪微博也已逐漸走向成熟,在關系營銷、精準傳播、口碑宣傳等方面不斷升級,同時積累了大量社交數據,在輿情管理、行為分析等領域也具有強大的優勢。
土豆網2005年4月15日正式上線,優酷2006年6月21日成立,2012年3月雙方宣布以100%換股的方式正式合并,經歷了近10年的發展,雖然盈利模式尚不清晰,但業務模式已基本成熟。
此外,微博與優酷土豆的市值也也比較接近,根據美股最新數據顯示,新浪微博市值32億美元,優酷土豆市值48.5億美元。
收購微博,以解阿里巴巴社交“怨念”
馬云一直以來都有一種社交情節。
起初,阿里巴巴曾于2012年7月和2013年10月兩次投資陌陌,投資金額分別為1500萬美元、1000萬美元,阿里巴巴通過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68,861,733股,占股比例為20.7%。
之后,阿里巴巴于2013年4月,以5.86億美元買入新浪微博公司18%的股份,成為新浪的第二大股東。
不僅如此,阿里巴巴還親自操刀推出了自己的社交產品。
2013年9月23日,阿里巴巴正式發布移動社交平臺來往,這是阿里第一款獨立于電商業務之外的社交產品。在來往上線之前,曾內測一年,基本上都是內部員工在用,這一年剛好是微信飛速發展的一年。隨后投入10萬獎金進行推廣,來往獲得了上線一個月總注冊用戶超過1000萬,日活躍用戶增長500%的成績,但到2014年年底,有傳言稱來往的日活已不足50萬。
“來往”就這樣慢慢的歸于沉寂,但阿里在社交方面的探索從未停止,2014年12月,阿里發布了釘釘的0.1.0測試版,涉足企業社交應用,集合了來往、微信、飛信、易信等幾大社交軟件的綜合功能。
而阿里的社交情節已經慢慢的轉化成了一種“怨念”的情緒。
近日支付寶發布了新版本,增加了類似微信朋友圈的新功能“生活圈”,同時支持好友之間的互動對話、發送小視頻、紅包,抄襲微信功能的味道越來越重。
收購新浪微博這一成熟的社交產品,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也算是圓了阿里的“社交夢”。
阿里的媒體布局再下一城
坐擁1741億美元市值的阿里巴巴的業務體系極為龐大,系橫跨電子商務、互聯網金融、影音娛樂、健康、汽車等多個領域,與消費者關系十分密切,容易被曝出負面新聞,這就需要公關處理好與媒體之間的關系。
而阿里的公關是出了名的厲害,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徐潔云曾說,如果阿里巴巴的公關部拆分出來,絕對是中國公關第一股。
為了更好危機公關,阿里采取了投資媒體的方式。阿里在媒體方面的布局更是遍布了紙媒、網媒、新媒體等多個領域。據不完全統計:
2013年4月,阿里戰略投資《商業評論》雜志;
2014年3月,阿里巴巴以8.04億美元成為香港文化中國傳播集團公司的最大股東,該公司有《京華時報》的經營權;
2014年4月,馬云等對華數傳媒投資10.5億美元;
2014年6月,阿里巴巴投資虎嗅網;
2015年5月,阿里巴巴投資北青社區報;
2015年6月,阿里巴巴12億元入股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,占股36.74%,成為第二大股東。
而脫胎于新浪網的新浪微博是兼具社交屬性與媒體屬性的,若阿里完成對新浪微博的收購,我們可能很難再見到吐槽阿里的微博了。
“社交+電商”趨勢下,阿里收購微博對抗騰訊、京東?
就在上周六,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與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展開了一場對話,雙方均表示,“社交+電商”的未來潛力無窮,雙方拿出各自的資源和產品打造名為“品商”的創新模式生意平臺,為品牌商家提供“精準畫像”“多維場景”“品質體驗”等營銷解決方案。
騰訊與京東聯合發力社交電商,阿里巴巴自然不能落后,如果失去了電商的市場,阿里未來的日子必然不會好過。
依照上面的思維,阿里或許是看上了微博數億用戶的社交大數據。2015年第二季度,微博月活躍用戶數達到了2.12億人次,收購了微博,阿里巴巴便可以利用這些社交數據分析用戶的行為、關注話題、購買習慣等,并進行進一步的數據挖掘,實現精準的購物、旅游等信息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