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3月5日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,“制定‘互聯網+’行動計劃,推動移動互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,促進電子商務、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,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。”自此,“互聯網+”家喻戶曉,風行天下。
“互聯網+”,顧名思義,就是互聯網+傳統行業,但是,它們并非簡單疊加,而是通過深度融合,形成新范式、新業態,換言之,一加一大于二。
盡管互聯網+深入人心,不少人言必稱互聯網+,但應看到,有的人純屬趕時髦,追逐新概念,而未真正理解互聯網+。比如,把互聯網+等同于+互聯網,意即將互聯網當成一種工具,或者只是當作符號,就像有的企業減了個網站,把企業情況在網上一公布就立法互聯網+似的。這顯然狹隘化乃至庸俗化理解互聯網+了,甚至連互聯網+的皮毛都未觸及。以這種固化而落伍的思考理解互聯網+,未免簡單而粗鄙。
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認為,“互聯網+”,不是簡單地將傳統產品放到網上去賣,而是更深層的變革。并舉例稱:海爾冰箱的張瑞敏將原來的生產線全部打碎,重新梳理系統,與IBM合作,未來會出現這樣的冰箱——當冰箱里只剩最后兩個雞蛋時,冰箱會自動提醒你補充雞蛋,有這種魄力的變革,并不常見。誠然,互聯網+的背后,是思維的刷新,也是手段的升級;是信息的支撐,更是讓數據變得有分量、有力量。
互聯網+,離不了互聯網,但是這種互聯網并非傳統意義上作為工具的互聯網,而是作為一種精神、一種思維而存在的互聯網。就像有了電,我們可以使用電燈一樣,有了互聯網我們可以上網,但是互聯網+中的互聯網,除了扮演基礎設施的作用,還代表著一種精神。換言之,在互聯網+時代,已沒有傳統產業和夕陽產業之分,有了創新精神,傳統產業就被賦予新生命,夕陽產業也能迸發新活力。
有個廣告語為人口耳相傳,“心有多大,舞臺就有多大。”這個心,應是創新的新。將其移植到互聯網+上,即有了生生不息的開拓精神,有了永不停留的創新思維,互聯網海闊天空,以互聯網為催發的行業前途無量。一定程度上說,互聯網+就變成了互聯網x,即產生的不是加法的效果,而是乘法的效果。
“互聯網+”如何才能釋放“互聯網x”的作用?有識之士已提出諸多建議,比如推動制定國家云計算、大數據發展戰略,政府應該鼓勵創新、寬容創新,不要急于“規范”和實現“健康”發展。當然,也需要改變陳舊觀念,深刻理解互聯網、理解互聯網+、理解信息化時代等等。除此之外,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,也許還關注基礎設施建設,即改變網速慢、網費高的錯位怪狀。日前,李克強強調:“我之前就說過,中國的信息基礎設施之落后,我們自己都很難想象!”“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重要的公共服務,應當加大建設力度!碧崴俳蒂M,眾望所歸,大勢所趨,不容再拖。
眾所周知,我國曾錯過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,一度被強國遠遠拋在后面,而今天,在互聯網時代的跑道上,我們正在發力,如果在互聯網+上有大作為,我們將成為領跑者,于國于民皆有利。擁抱“互聯網+”,讓加法變乘法,必將帶給世人更多美好想象。
聊城網站建設專家共贏網絡